谁将接过双汇的“屠刀”
时间: 2024-05-12 13:25:14 | 作者: 猪肉系列
“我不是什么企业家,我只是一个杀猪的。”在很多场合,风趣幽默的万隆常常以这句话来解释个人职业。
从双汇的营收结构看,其屠宰业务也的确占据了公司的半壁江山,规模制胜。但由于屠宰业务的毛利率低,双汇的利润增长其实更多依靠其肉制品业务。
可惜,其高温肉制品业务不太乐观,在营收中的占比已经从2010年34%降至2016年的27%。到2017年,这样的情况依然没有正真获得根本性改变。
作为高温肉制品的主打产品,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,火腿肠曾是利润板块的主力部队。2012年,双汇火腿肠一度占据全国30%的市场,最高时达60%,此后逐年下降。
据市界了解,这种下降并非短暂低潮,而是碰上消费升级的大趋势。自2012年以来,消费领域诸多明星都遭遇了增长乏力的问题,这份名单上包括了可口可乐、伊利、娃哈哈、统一等。
曾经风光无限的康师傅方便面业务自2012年后急剧下滑。这种状况直到2017年下半年才得以改变,康师傅通过调整包装,让高档方便面“接棒”,实现了企稳回升。而国内最大的榨菜生产商涪陵榨菜,利用花了钱的人价格不敏感的特点,频繁提价,保证了利润的高速增长。
稳高温,上低温,这是双汇卖肉的核心战略,近两年,其精力主要聚焦在低温冷鲜肉业务上。从发达市场看,低温冷鲜肉占比高达90%,国内市场的普及率仅有30%,成长空间巨大。
此前,国内热鲜肉一般是凌晨屠宰,清早上市,屠宰后肉温高达40度。从屠宰到销售,只有几个小时,不仅口感相对粗糙,同时热鲜肉还会滋生大量微生物。
低温冷鲜肉是屠宰后迅速进行冷却排酸处理,猪肉在24小时内降温0-7度,肉的嫩度会增加,并产生氨基酸多肽等风味物质,更容易烹调加工,也更安全。
2018年上半年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双汇发展肉制品营收为114.22亿元,其中低温肉制品为41.92亿元,占肉制品销量的36.70%。
但是,低温冷鲜肉不仅是雨润、金锣也在全力布局的战场,竞争异常激烈,由于消费习惯的原因,低温冷鲜肉在国内市场上的比例一直在30%左右的比例徘徊,并没有太大的提高,一些专家悲观地认为,改变这一习惯,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几代人的努力。让万隆头疼的是,要把低温冷鲜肉送进厨房,他必须还得突破“地方保护主义”。
2013年-2015年,双汇发展的年报显示,低温肉制品收入还出现了下滑,分别为95.24亿元、94.45亿元、83.86亿元。
高温肉遇到天花板,低温肉市场没有到达预期。2013年,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后,成为全世界顶级规模的屠宰、肉制品生产企业,双汇有几个考虑,一是让双汇在面对猪周期时,可以通过进口廉价肉来提升利润,二是可以在生产技术、管理上实现协同。另外一个想法是通过收购来丰富其美式、西式肉制品,实现产品的提档升级。
2015年,双汇建立了一个以美式培根等新产品的工厂,但一些研报认为,其新产品的培育时间比较久,目前难以挑起增长大梁。
在过去30多年,双汇的“肉业帝国”是建立在国内消费迸发的基本面上,享受了经济快速地增长、人口快速地增长的红利,未来几年,情况将不会这么乐观。
市界翻阅了自2000年以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,通过对比发现,猪肉仍是国人最爱,但近几年增长也在减速。
2000年,中国的猪肉产量约4000万吨,2010年迈过了5000万吨的关口,此后,猪肉产量冲高回落。2016年产量为5300万吨,产能相对过剩。
双汇发展2013年-2017年也印证了这一变化,其肉制品销量从171.42万吨,下降到了158.36万吨,营收也从252.42亿元降到了226.59亿元。